第三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哈尔滨新闻网
在大庆油田众多油井中,这口松基三井显得既普通又特殊。说它普通,是因为这里矗立着7万多口这样的油井;说它特殊,是因为松基三井是这个中国最大油田打出的第一口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口油井,可能就没有大庆油田了。
从年这口井喷出第一条工业油流算起,到现在已经60年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松基三井,是一个让油田人理想变成现实的地方,也是我们回望这座油田60年波澜壮阔历史的最好通道。
在大庆油田家属区,我们见到了87岁的老职工孙崇德,他是和铁人王进喜一起从玉门油田来到大庆的,说起当年的情形,老人还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犹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渴望着奶水的滋养。然而到年底,我国原油的年产量才多万吨,远远满足不了各行业的需求。由于缺油,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项目无法上马;由于缺油,飞机、坦克甚至也无法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执勤。朱德元帅忧心忡忡地说“没有石油,飞机和坦克还不如一根打狗棍”。苏联断交,国际封锁,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接踵而来……缺油,犹如恶魔的一双大手,紧紧地卡住了新生共和国的脖子。
新中国成立前,经过国外石油权威专家的多年勘探,中国已经被他们确定为“贫油国”。但是,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我国地质专家大胆挑战国际权威的“海相生油”理论,创造性地以“陆相生油”新理论为指导,得出了在东北松辽平原上,可能存在一个大油田的推论。很快,艰苦的勘探工作,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荒原上迅速展开。在前两口基井失败后,年9月26日,松辽平原上终于出现了喜人一幕:就在松基三井井口打开的一刹那,一条黑亮亮的油龙喷涌而出,它穿越地下千米岩层,散发着浓浓的油香,令这些期盼已久的找油人欢呼雀跃,泪流满面。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在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建议下,这个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很快,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时年44岁的石油工业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挂帅,副部长康世恩为总指挥,率领4万多解放军转业官兵,以及从全国各油田抽调的石油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挥师东北。一场决定中国石油命运,乃至影响共和国发展进程的石油大会战,在古老荒凉的松辽平原上,徐徐拉开了帷幕。
不久后,大庆长垣以北的三口探井相继喷出高产油流,并初步探明了方圆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工业性油流,令人振奋地勾勒出这个大油田的轮廓。
然而,要想在这片荒原上开发大油田,它的艰苦程度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由于附近没有城市做依托,在寒冷的冬季,4万多人一下子涌来,单是吃和住就是个大难题。干部职工们只能住在牛棚马圈,或挤在地窨子里,有的甚至只能露宿荒原。粮食和蔬菜供应不足,最严重的时候只能“五两三餐保会战”。
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饥寒交加,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动摇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钻井平台是阵地,千米油层是堡垒,嗡嗡作响的钻头是冲锋枪。来自全国各地的钻井队战天斗地,豪情满怀地奋战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群体。
在这些身影中,来自甘肃玉门油田的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下火车,他们的队长王进喜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就问了三句话:“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油井的位置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钻井设备来了,但等待吊车要三天时间,他们不等不靠,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惊人之语。硬是凭着人拉肩扛,用血肉之躯将几十吨重的钻机拉到井场;钻井需要用水,送水车得两三天后才能到,他们又等不及了,于是就用盆端桶拎的方法,全队30多人加上赶来帮忙的干部职工,一天一夜硬是端水50多吨,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就打出了第一口井;在打第二口井时,井口突发井喷,如果不及时压住就会井毁人亡,缺少专用的材料,情急之下王进喜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带伤的血肉之躯搅拌泥浆,苦战三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
在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等模范人物戴着红花,骑着高头大马,由探区领导牵马坠蹬,绕场一周。王进喜在发言时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他这种面对困难主动冲锋陷阵的英雄气概,震撼了工友,也感动了群众。房东赵大娘对工人们说,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铁人的美名名扬天下。
也许有人会问,王进喜的这股冲天干劲到底从何而来?铁人精神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如果说,铁人精神是一条宽阔而深邃的河流,那么逆流而上,我们便会找到它的源头,明了它的流向。
曾经的屈辱和煎熬,西北大漠风沙的砥砺,铁人精神正是在这种苦难、屈辱和压迫中倔强成长起来的。铁人常说,是党的教育让我脱胎换骨的。刚刚参加工作时,作为业务骨干的王进喜,下班后喜欢听秦腔,而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并且,有时工作方法也简单粗暴。在党支部一些老党员的教育帮助下,王进喜很快改掉了这些毛病,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组织上又把钻井队长的重任压给了他。从此,他便经常“全天滚”,24小时值守在矿井上,他们苦战一年,终于实现了年进尺两万米的好成绩。让这个原来年进尺只有多米的“豆腐队”,一跃成为祁连山上的“标杆”钻井队。
入党后的王进喜,主人翁意识空前提高。铁人常说,“是党,让他这个放牛娃变成了光荣的石油工人,现在又成了全国的劳动模范。我要紧紧跟党走,党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年参加群英会时,当看到行驶在北京街头的汽车,因为缺油不得不背着一个巨大的煤气包时,这位从不流泪的西北硬汉,蹲在街头,禁不住流下了羞愧的泪水。那一刻,巨大的责任感又为他增添了新的动力。这样,铁人不畏艰难险阻,为了石油事业宁可豁出性命的惊天壮举,也就有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大会战出大英雄。在石油大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发扬“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精神,甘心付出自己的所有能量,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会战工委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开展了“学铁人、做铁人”活动,树立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英雄群体的涌现,更加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大会战的迅猛开展。终于,在大会战开始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列原油外运列车,就在一阵阵欢呼声中,汇入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
面对不断出现的极端困难和各种矛盾,会战工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指导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心。会战中遇到的这些困难,也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龙江人民在自身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每人每月节约一斤粮食支援会战。全国各地各部门也都从物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油田职工和家属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荒种地,建造“干打垒”简易房,逐渐解决了吃住方面的生活难题。
这是一个比贡献讲奉献的年代,这是一个革命理想高于天,战天斗地为祖国的年代。物质生活虽然十分艰辛,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他们一腔豪气,从不退缩,在血与火的磨砺中,把自己锻造成了敢于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铁人的鼓舞带动下,蔡升、张孔法坚持在火车车厢外万里测温,谭学陵团队长年在野外搞万点调查,冯家潮等人改进了萨尔图流程;刘文章等研制出“糖葫芦”封隔器……
石油会战一开始,会战工委就强调,拿下大油田在于狠,开发大油田在于细;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否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铁人和他的钻井队就遭受过这种失败和挫折。
在随后召开的千人大会上,有人善意地劝告王进喜不要上台接受批评。铁人却说,披红戴花时你们推着我往前走,这回挨批评了就叫我“装狗熊”,这可不行!他请求把那口不合格的井填掉,留给后人作为教训。又有好心人劝他说,埋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王进喜则说,如果没了这一页,那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记在队史上,还要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仅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铁人或许只是一个苦干实干的大老粗,其实这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王进喜一直在探索着创新的方法。他们队发明的“钻机整拖搬家法”,把原来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缩短到两三个小时;他还经常打破常规,把两三部钻机并车工作,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王进喜虽然识字不多,但却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这是他记的一页笔记,其中有他画的一把锯,原来是为了替代一个“巨”字。从几年后他的文字上可以看出,铁人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这是王进喜常说的一句话。“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在会战期间,铁人还写下了二十多首这样的诗词,喊出了那个时代石油人的共同心声。它们就像火炬一样被传递着,照亮了人们前进的征程。在各个钻井队你追我赶抢进度,夺红旗立标杆的热潮中,当其他钻井队遇到困难时,铁人却总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王进喜走上领导岗位后,仍骑着这台破旧的摩托车,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跑,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铁人常说,“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这个压力不是哪个领导给的,是我自觉自愿加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当了干部,我还是一个普通钻工。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油田的领导干部都自觉地向铁人学习,坚持“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工人身上多少泥,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真正做到了“领导心里装着工人,工人心里装着企业”。石油会战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喜人局面。
然而,一些制度上的不健全,也给油田带来了隐患。年5月,中一注水站的一把大火,不但造成了价值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更暴露了制度建设缺失的严重问题。痛定思痛,油田从领导到职工,本着“鸡蛋里挑骨头,打着灯笼找毛病”的态度,制定了8项基层“岗位责任制”,并产生了“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等著名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为大庆油田继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全国各行业竞相学习的榜样。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庆石油会战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建成了年产万吨规模的原油生产基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万吨,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产量的51%,初步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年11月,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告:“由于大庆油田的建成,我国的石油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年元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大庆的热潮。
这次石油会战,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成为我国石油战线的一面旗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会战结束后,石油工人们继承了会战精神,更加干劲十足。王进喜的钻井队和钻井队摽着劲地干,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双双创出进尺5万米的好成绩,一举超过了苏联的功勋队。
王进喜不但是“打井巨匠”,也是“精神巨人”。在成为全国闻名的“铁人”后,他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美德。年国庆期间,应演员李光复所请,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时隔半个多世纪,这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依然绽放着夺目的光彩,闪烁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正当人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使大庆的石油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看到偌大的油田在风雨中飘摇,铁人心急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跑到北京向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汇报。年3月,中央决定对大庆油田实行“军事管制”,这才使得这里的石油生产继续保持了稳定。
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王进喜当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豪情满怀的铁人胸中,又勾勒出一幅新的蓝图。然而就在此时,晚期胃癌这个恶魔却悄然逼近了他。
年11月15日,年仅47岁的铁人王进喜,停止了他那忙碌而坚实的脚步。这个从西北大漠转战到东北平原的铁汉,为了中国的石油事业,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也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这既是铁人的毕生追求,也是他的初心和使命。我们的铁人,你就是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你奋进不止的一生,大漠和荒原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战友和后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鼓舞下,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大庆的原油产量仍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从年攀上万吨高峰开始,保持这一纪录长达27年之久,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一个奇迹,支撑起当时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成为共和国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改革开放后,国家需要大庆油田继续保持高产稳产,而这里容易开采的油层却越来越少。怎么办?油田上下经过严格论证,把目光都集中到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上。
最好的继承就是创新。他叫王启民,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来到大庆,一干就是58年。向科技要油,是王启民多年的梦想。在科研中他发现,在已经开采过的油层里,还残留着7亿多吨的原油。然而,要想把这些原油挤出来,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而王启民他们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整整七年,王启民和同伴们以科学的态度加上拼命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开展了一次次的攻关实验。由于条件恶劣加上劳累过度,王启民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强直性脊椎炎,但是每天钻心的疼痛也没让他停下脚步。经过多年努力,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新技术,让这个老油田又高产稳产了10年。这一科技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年,王启民被授予“新时期铁人”称号。
困难和挑战似乎总是与大庆油田如影随形,油田的每一步发展,都经历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般的壮烈与豪迈。进入21世纪,我国再次成为石油进口大国,每年消耗的石油有一半要依赖进口。而此时,已经开发了40多年的大庆油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这一次,大庆人不得不把破解难题的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
凭借着雄厚的技术优势和能打硬仗的队伍,大庆油田勇敢地迈开了走出去的脚步:在万里之遥的印度尼西亚,在烈日炎炎的非洲苏丹,在枪炮声不断响起的伊拉克,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都有大庆人奋战的身影。
新时代催生新战场,新战场呼唤新英雄。
井是他的命,油是他的魂!他叫李新民,是铁人钻井队第18任队长。在国内,他带领钻井队扛红旗站排头;闯海外,他们创纪录立标杆,把大庆的旗帜插上国际钻井市场制高点。从年开始,李新民带领钻井队先后到苏丹和伊拉克等地打井82口,累积钻井18万米。面对当地5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野外蚊虫的叮咬,以及驻地附近不时响起的枪炮声,他们毫不畏惧,凭着拼搏、务实和创新精神,实现了铁人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李新民也实现了他“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被誉为“大庆新铁人”。
现在,大庆油田海外市场业务已经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年,海外市场营收实现多亿元。
回首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60年,经过三代石油工人的努力拼搏,已累计生产原油23.5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各种税费2.6万亿元的骄人业绩,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年铁人纪念馆建成到现在,已有多万参观者到这里参观拜谒。在这些留言簿上,他们深情地表达着自己的敬仰之情。一位客人写到:大庆油田人站着是脊梁,躺下是山脉。祖国要腾飞,多么需要千万个铁人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大庆油田短暂而厚重的历史,依然感到雄风扑面,撼人心魄。虽然时代不同、岗位各异,但是以三代铁人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始终没有忘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没有忘记保卫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