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畔的风光里藏着赫哲族渔乡,街津口,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774.html
气喘吁吁地通过狭窄而陡峭的多级台阶,著名赫哲族作家孙玉民在我的身前引领着爬上了街津山的最高处。放眼寻望,我们的眼前是涛涛东去的黑龙江;是与黑龙江相守依偎的钓鱼台;汇入黑龙江的莲花河畔,享誉天下的街津口赫哲族渔乡炊烟袅袅,不时有渔歌飘来。街津口赫哲族渔乡是黑龙江省边城同江市的一个赫哲族渔乡,作为全国仅有的4个赫哲族渔乡,这里因为风光旖旎,赫哲族风情浓郁,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赫哲族之窗”,意思很简单明了——这里是人们了解赫哲人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窗口。其实,作为三江平原风光带上的璀璨明珠,街津口赫哲族渔乡引人入胜的,既有它的“高颜值”,也有它的独特气质。先看街津口赫哲族渔乡的颜值。孙玉民把我带到了街津口赫哲族渔乡最受游客欢迎的风景点钓鱼台上。这个钓鱼台是一个兀立在黑龙江畔的一块巨石,湍急的江水在巨石的脚下回旋着,然后呼啸着向东奔去。站在巨石的顶端,我们的脚下是黑龙江飞卷的波涛,北望是俄罗斯恬静的乡村,一艘艘渔船在江上穿行……钓鱼台连着街津山,街津山逶迤横亘在黑龙江边,山上树木茂盛,展示着原生态的美丽,为了呵护这片无边的绿色,赫哲族人倾注了心血。“青山横北江,绿水绕乡西。”大美街津口,灵动而又丰盈。一年四季,街津口赫哲族渔乡一如画卷。长在绿水青山间的渔乡,就是长在画卷里。街津口赫哲族渔乡,宛如大地捧出的一块碧玉,被美丽中国的春风春雨浣洗得青春靓丽,她是大自然和新时代令人心醉的馈赠。尤其是春天和夏季,是街津口赫哲族渔乡让人心醉的美丽季节。被街津山和莲花河以及黑龙江簇拥的渔乡美如冠玉。让人难忘的是仲春的清晨,莲花河被飘飘渺渺的雾气缠绕着,原野上的青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莲花河的河水,在渔乡的西边弯弯曲曲,流淌进了黑龙江……暮色降临,渔乡的上空飘荡着炊烟,炊烟的那一头,牵动着一轮明天即将升起的朝阳。这便是属于街津口赫哲族渔乡的美丽,一个江畔渔乡的浩荡磅礴。为了让街津口赫哲族渔乡青山永驻绿水长流,赫哲族人为山水塑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山水等自然元素渗透到渔乡统筹发展布局和形态之中,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努力体现山的俊秀、水的灵动,让渔乡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于是,街津口赫哲族渔乡歌里画里,比《乌苏里船歌》唱得还要美丽。看完了渔乡的“颜值”,我们再来欣赏街津口赫哲族渔乡的独特气质。“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其含义表明了该民族一直在黑龙江下的游、祖国东部边陲生活的史实。在共和国56个民族中,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0多人,同鄂伦春族、门巴族等民族一起被称之为我国的“六小”民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前的赫哲人生活和生产充满了悲壮。然而,他们没有停止过奋起,他们用生命同艰辛抗争,书写着民族的进步和文明。解放后,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赫哲人迎来了民族的真正的兴盛,他们走出地窨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孙玉民作为赫哲族的作家,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一位赫哲族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兴奋地告诉我和他身边的游人说:赫哲族虽然人口少,然而这赫哲族在世界上却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呢。坐在黑龙江畔的渔船上,孙玉民为我们唱了一段伊玛堪《木竹林莫日根》的节选——赫尼那,阿郎哪格给嘎--阿尔哪!我骑着阔力(神鹰),飞过千层云、万重山;我骑着胡萨(天鹅),飞过千条河、万条江;我要去寻找--木竹林莫日根的踪影。我要把他的故事,给大家歌唱……好听的伊玛堪让我们陶醉。伊玛堪是什么呢?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对着孙玉民发问。孙玉民会唱多部伊玛堪,他介绍说,伊玛堪是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采用叶韵和散文体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黑龙江省省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让我们惊喜的是,赫哲族的民族文化让世界青睐。更让我们惊叹的是,伊玛堪的彰显形式有说有唱,类似汉族的大鼓、苏滩、蒙古族的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文学艺术,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如今,伊玛堪作为我国40个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之一,引起了世人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00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