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带手机入校园,需绣花般精细方案来兜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www.yunweituan.com/m/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以及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近年来,“手机困境”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新政策的出台是对当下各类有关“应禁手机入校园”讨论的一锤定音,同样也有着出于现实的考量。年上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相较前一年增加了15.2%,“眼镜族”逐渐低龄化令人心忧;17岁少年通宵打游戏猝死……许多新闻也引人深思:成年人在“手机诱惑”前尚且不敢轻言自控,更何况是心智并未成熟的青少年?

如此情况下,教育部的“禁止”便有了更多深思熟虑后的权衡。对学生来说,毕竟能用手机查找资料、专注学习的仍是少数;被娱乐裹挟、荒废学业的已不计其数。于家长而言,“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是一种减负,这也意味着应接不暇的群聊消息和“花式打卡”的“下班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禁手机”不是一刀切的盲目,“原则上”则多了几分商量和通情的余地。具体该如何将政策精细落实,在日常管理中把握“放”与“禁”的界限,学校应多一些“慢思考”琢磨到位,下一番“苦功夫”耐得住磨。比如,“确有需求”到底是何类需求,该如何得以服众?如果学生偷带手机被发现应怎样理性教育、正确疏导?倘若无良商家变换花样给手机披上“学习机”的马甲,学生堂而皇之带入校园则又该如何处理?规则的实施不可避免遭遇阻力,现实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多变。诸如前段时间“学生‘自愿’销毁手机”“学校当众怒砸手机”等类似事件的出现也在为教育管理敲响警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堵”,更应柔和耐心地“疏”。

还需看到,极端过头“一禁了之”仅是治标而不治本,政策的落实离不开“绣花般”的精细方案与配套措施来兜底。首先,应当对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进行诊断,究竟是因为学业沉重急需释放压力、遇到困难想要寻求安慰还是失去自控单纯上瘾?对症下药才可药到病除。其次,《通知》也只是禁止手机“入校园”,那么校园之外的广阔天地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控能力?尽量避免“校内关手机、校外疯狂玩”的情况需要学生从内心自省,意识到沉溺手机的危害,在课余时间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拥有对手机拿得起、放得下的底气。最后,家长也需要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不整日抱着手机刷屏而是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科学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君子使物不以物役”,手机本身不是问题,不合理使用才是原罪。好政策还需“细落实”,善引导才能引导好。唯有家校协同,凝聚合力,耐心疏导与执行有方,才能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小帮手”而非身心健康的“拦路虎”;成为技术助学的“好工具”而非专注认真的“绊脚石”;才能让初衷良好的政策真正得以“精细到骨头里地落实”“带着温度落地”。

文/陈诺(黑龙江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