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为什么要换省会哈尔滨对于东北有多重

你知道历史上黑龙江有哪些省会吗?你知道哈尔滨为什么会碾压其他城市成为最后的赢家吗?本期文章就带各位老板了解一下这位被人们遗忘的共和国长子。

众所周知,现在黑龙江省的省会就是哈尔滨。说起这个城市,人们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啤酒吧。貌似除了哈啤,哈尔滨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了。然而在多年前,它可是我国仅次于夜上海的国际化大都会。新中国成立前,伟人甚至还一度想把哈尔滨定为未来新中国的首都。可见,当前哈尔滨在我国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哈尔滨还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大城市。直到明年这座省会城市才满周岁。

在此之前,黑龙江的省会曾屡屡变迁。最后才花落哈家。

第一章:蛮荒之地无省会

要说黑龙江,应该说算得上是我国最为年轻的一个省份了。虽然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出现。

但是在我大清入关之前。这个省份只不过作为我国名义上的领土存在而已。当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央政府磕个头纳个供。在名义上承认这是王朝的一部分。然后就各过各的了。

历史上,中央政府是很难在这些地方实行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跟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有关了。

东北这个地方,白山黑水之地,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三分田似乎不少了吧,你看人家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不是照样发展得好好的吗?

确实,东北的农耕条件非常优渥,甚至比起我国的产粮区长江流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这个地方还是世界三大黑土区。至于黑土对于农业生产意味着什么,想必不必多说了吧。

按理说,这个地方早就应该是东北熟,天下足啊。可坏就坏在那五山一草上面。庞大的山地面积孕育出了一个独特的渔猎民族。这个民族来历非常复杂,肃慎室韦,女真东胡都是从这些山地上走下来的渔猎民族。

生活在白山黑水上面,条件是很艰苦的,这就使得他们天然就有一种打劫的冲动。这让山下种田的人怎么能安生呢?其实,渔猎民族并非不可解的难题,只要修筑城墙,就能把这些野蛮人挡在城外。最可怕的是旁边的草原游牧民族啊。

东北地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四条山脉围成一块不规则的方形平原。按理来说,山河形胜,这是好地方啊。可惜啊,这四堵围墙之间有一条缝隙。那就是属于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相交处西拉木伦河。这条河流在这个缺口冲出了一片南北宽达30多里的大草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尔沁草原。

要知道修筑长城那是要依托山地丘陵的地势才能做到的,没有人能够在平地上修建长城。这就意味着东北地区是无法防御蒙古高原游牧骑兵的入侵的。有这么一群强盗天天在你门口晃荡,谁能够安心生产啊?说不定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打下了粮食,眨眼之间就成了别人的嫁衣。

所以,不是东北的土地不好,是没有人敢去那里种。

因此,黑龙江这个地方空有一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却被荒废了几千年。没办法耕种,就没办法产生足够多的粮食,就收不上足够多的税收。就没有充足的资源维持城市的运转,更没有办法供养一支官僚和军队。中原王朝在这里设置统治机构,铁定是亏本生意。

朝廷不管,当地百姓就没办法安心农耕也就只好转行成了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毕竟渔猎民族遇到强盗的时候还可以往山上跑,游牧民族遇到强盗的时候还可以驾马逃奔嘛。

在大清到来之前,中央王朝凡是能够统治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从中央财政输血在这里修筑几座城市,驻扎几支军队,以此宣誓朝廷的主权而已。大多数的地方还是有当地的游牧民族自治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啊,这意味着中央不会往你这个地方投放资源的,你没有政治倾斜,拿什么发展起来?

所以,黑龙江在过去一直都是化外蛮荒之地。

而中央政府在这里设置的这些政治意义多于经济意义的城市,它不具备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基本条件。你连对地方的控制权都没有,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省会城市啊?

第二章:省会三迁

黑龙江真正有省会城市的历史,是从大清开始。

大家都知道大清来自东北地区,这个地方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大清当家做主之后,政策就开始往这边倾斜。

康熙23年,由于感受到了沙皇俄国东扩的压力。大清王朝在这里设置了黑龙江城,归黑龙江将军府管理。为什么归将军府管理?不是归总督衙门管理吗?

这就意味着,当时设立这座省会城市,更多的还是为了军事目的,而不是为了政治经济目的。黑龙江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具备省会城市该有的功能。

康熙2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黑龙江地区的军事压力开始有所缓解。那既然军事压力缓解了,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政治经济领域了吧?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黑龙江的省会城市第一次发生改变。清朝把省会从前线的黑龙江城迁徙到稍微靠南的墨尔根城。也就是今天的嫩江市。

墨尔根城多山地,其实军事色彩还是非常浓厚。属于从以军事为中心到以经济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过渡城市。这种顾头不顾腚的省会城市,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省会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虹吸效应。周边城市的资源都要被他吸纳到这里以确立他对周边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墨尔根由于交通不便,虹吸的渠道不通畅,不是理想的省会城市选址。

康熙38年,大清朝又把省会城市从墨尔根南迁到了水路交通条件更加便利更加靠近后方的齐齐哈尔。此地三面环山,可以抵抗突发的军事威胁。兼之有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条件。有利于各地的资源在这里汇聚。省会城市也可以借助发达的水利交通,对各地形成有效的军事控制。从各方面条件来说齐齐哈尔绝对是农业时代理想的省会选址。

从此以后,黑龙江省才彻底摆脱了自治状态。成功纳入了朝廷实质统治之中。齐齐哈尔作为首府,就这么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

第三章:铁路成就哈尔滨

可花无百日红,一个新生变量产生,让齐齐哈尔稳坐了两百年的黑省一哥地位发生了改变。

清朝末年,我国迎来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本、俄国对此地虎视眈眈。清政府为了保住这块龙兴之地,开放汉族移民到此开荒。

要知道,清政府可是唯一一个成功拿下蒙古高原的封建王朝。这也就意味着早在他建国之初阻碍东北农业发展的障碍已经被扫除。

可是东北在他统治了多年时间里,却迟迟得不到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满洲人始终把东北当成自己的老家。时刻准备着哪天万一在中原混不下去,就退回老家,坚决不许汉人进来。现在迫于日本跟沙俄的压力,才不得不开放这一禁令。

汉民族一进来,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这里的主体人口。清政府在这里的统治力也就大大的加强了。

另外,汉族人口到来的同时,也拉动了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黑龙江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商业集镇,没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哈尔滨。

如果只是区区一个商业集镇它无论如何都无法挑战树大根深的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省会。但是,日本和沙俄的参与却彻底颠覆了两地的命运。

这两个国家为了更好的控制这里。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相继修建了铁路。要知道,铁路可不仅仅是运输工具这么简单,它还是个运兵工具,也是经济交流的大动脉。控制了一条铁路,就基本上把铁路周围的城镇都给控制住了,所以他们帮咱们修铁路可不是什么好心。

当时齐齐哈尔虽然有铁路经过,但哈尔滨却因为一马平川的地理优势成了铁路的枢纽。纵贯东北的几条铁路在这里形成了交汇点。这也就意味着,它变成了这一片地区的经济、军事中心了。为什么不把枢纽修在齐齐哈尔?很简单,前面说过齐齐哈尔可是三面环山啊!这种条件下有一条铁路经过就不错了。

在哈尔滨发展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中心依旧还是齐齐哈尔,这种政治与经济分离的局面是不适合发展的。终于在年,北洋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的奉天军政府彻底给哈尔滨正名,把齐齐哈尔的政治中心地位迁移到了哈尔滨。此也为他日后成为共和国的长子奠定了根基。

总管黑省省会变迁史,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位老板猜猜,哈尔滨会不会重蹈前任们的命运呢?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觉得还不错的老板,记得帮忙点个赞支持一下,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