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火的教训走进大兴安岭五六
新华社哈尔滨8月15日电(记者杨思琪马知遥周天翮)33年前,一场连烧28天的森林大火在我国大兴安岭蔓延,年5月6日成为很多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记者日前来到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的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再次聆听这场“火”的教训,探寻如何科学防火。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展示的一本日历模型。新华社记者杨思琪摄
踏入纪念馆,一座大型浮雕映入眼帘,记录着当年救火情况。纪念馆讲解员陈佳欣说,这些人像雕塑分别代表解放军官兵、森林战士、林业职工,象征着军警民团结一心、勇斗火魔的大无畏精神。
年5月6日,黑龙江漠河、塔河两地突发特大森林火灾,在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火相继吞噬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三个林业局和育英、盘中、马林等9个林场。纪念馆陈列的一幅幅照片和油画里,火光滔天,浓烟滚滚,一片片森林被吞噬,一栋栋房屋被焚毁,一个个生命在消逝……
据介绍,气候因素是诱发火灾的重要原因。悬挂在墙上的风力、降雨量、温度等数据年对比图,展现了年春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地干旱、高温、风大,火险等级高。
“是天灾,也是人祸。”陈佳欣介绍,经过调查,当年清林作业人员吸烟、割灌机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了火灾。
痛苦在蔓延,救援在行动。各类物资从全国各地涌来,也有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数千名森林警察进入火海,转战54个火场,扑灭火线余公里,26支医疗队火速赶往灾区,参与扑火的军民超过5.88万人。
大火过后,许多山峰上的“绿色”变成了废墟和大片焦土。据统计,这场大火致使5万余人受灾,人葬身火海,人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内一幅油画再现当年的扑火情景。新华社记者杨思琪摄
为了纪念和反思这场特大森林火灾,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于年5月开始建设,采用沙盘、场景复原、电子图书等方式,展示了起火、成灾、扑火、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态建设的全过程。
最后一个展厅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现了现代扑火力量的不断发展。直升机、水雾摩托车、卫星电话等设备,以及扑火队员编组作战、多工种协调配合等一系列手段,构建了一道道森林防火线。
↑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内陈列的先进扑火设施。新华社记者杨思琪摄
经过30多年恢复建设,大兴安岭地区林业资源快速恢复。目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林地面积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89%。
行驶在大兴安岭林区,目之所及满眼青翠,“烟头不落地、兴安更美丽”等禁烟禁火标志、条幅随处可见,进入林区的车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安检和登记。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主任于成强说:“痛定思痛,防火已经成为林区人脑海里不容松懈的一根弦。”
正值暑假,不少青少年来馆里参观,了解这段血泪史,提升森林防火意识。这个纪念馆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乃至全国开展森林防火警示教育和红色教育的立体教材,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