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开江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清风视界
阳春三月,南方正是百花争艳时,在北方的呼玛小城中,却等待着一场蓄势已久的爆发;这是黑龙江流域呼玛段的开江时刻,冰与冰的相撞之声不绝于耳,水与水相连翻着波浪,大小、形态各异的冰块跑起来声如千钟齐鸣,形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潮澎湃。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自古以来,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在中国的远东地区,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那条河,曾经是我们的内河,河的东岸,直至比东岸还要遥远的地方,都曾是我们的土地。但是那里已不再属于中国人,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条界河,那便是黑龙江。黑龙江一路奔腾不息,滋养了沿江的万物生灵,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的生命之河。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从飞机上鸟瞰,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黑龙江银龙起舞东流而去,蜿蜒画出中俄的边境线。如果时空穿越到三四百年前,我得换乘马车、渡船,一路颠簸,经过朝廷设在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十几个驿站,花去20多天才能抵达这里。那时黑龙江还是中国的内河,但今天它已经变成了中俄界河……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黑龙江,与长江和黄河并称中国的三大河,黑龙江是中华文明的篮之一,中国领土的最北点与最东点皆由它缔造。千百年来,黑龙江的命运与中国的兴衰紧密相连,也见证了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边界历史。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这条江干流长千米,流经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县之前的呼玛县的长度就达.50千米,约占黑龙江全长的五分之一,而且处于源头和上游。仅从此说,就足见呼玛具县在黑龙江流域文明中的重要位置。
呼玛确实远,武汉还没有直飞的航班,我们采风小组先从各地飞往哈尔滨集中,在机场酒店住一宿,第二天再由哈尔滨转机飞黑河,然后再坐上3小时的车才能到。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到达呼玛后入住爱家·爱旅酒店,酒店背后多米远就是黑龙江呼玛段,这给我们拍摄开江“跑冰排”的奇观,提供了便利条件。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跑冰排”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的四月中下旬,东北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黑龙江、松花江等江河的冰层也逐渐地融化解体,形成了一块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冰块。冰块在水流的作用下浩浩荡荡,顺江而下,当地人称这是“跑冰排”。站到江岸上,隔着百米之外就可听到冰排的相互撞击声,场面非常壮观,场面丝毫不逊色于钱塘潮。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黑龙江呼玛开江节摄影:卢清国
钱塘观潮与呼玛开江可谓是一南一北,一冰一水。钱塘江卷起的大潮气势震天,开江冰块的撞击也是声势夺人。呼玛县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最长的县份。由于地势的原因,黑龙江呼玛段的跑冰排景象极为壮观,民间称“到呼玛看开江堪比在钱塘江观潮”。
来自萨满的祭祀祈福
来自萨满的祭祀祈福摄影:卢清国
养在深闺的呼玛边城,不仅仅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庄严肃穆的萨满祭江,古老的鄂伦春祭江活动神秘而庄严。
来自萨满的祭祀祈福摄影:卢清国
祭江活动由最后一位“萨满”敲响羊皮法鼓,口念鄂伦春语,在已摆放好的祭品面前,带领同胞,朝向黑龙江进行跪拜,这是鄂伦春人爱护自然与环境的一种崇尚之礼。
来自萨满的祭祀祈福摄影:卢清国
鄂伦春族民跪倒在江黑龙江畔虔诚祈福的场景非常的感人,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他们爱护自然与环境的一种至高的崇尚之礼。如果说汹涌而美丽的开江场面让人震撼的话,那么,古老神秘的鄂伦春萨满祀江祈福仪式更是让人们深深感动。
开江节祭祀祈福摄影:卢清国
每年春季黑龙江开江时节,呼玛县世居于此的鄂伦春族都会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祭拜江神,庆祝黑龙江开江,为子孙祈福。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关于拍摄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对于摄影师来讲,日出和日落是最适合拍摄的两个时间段,又被称为黄金一小时。总体来说,这个时间段的光线较白天温柔,更易拍出通透纯净的画面,而物体在这种光线中也最能保留细节,不会产生大片白亮死黑的情况。但这个时间段的光比通常比白天要大,尤其是在需要拍摄太阳升起方向的时候,往往天空已经严重过曝,而前景还是一片阴暗。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镜头上加装滤镜来拍摄日出,或者用包围曝光辅以后期处理的手段来消除这种光比。
这种奇妙的色一般出现在多云但太阳升起的位置不被云层档的时候,时间上是日出前半个小时。而云的形态和厚度决定了朝霞的强度,有时候天空出现红色而景物本身并无多少着色,有时候则是眼前的一切物体均被染红,而后者也是的最理想状态,俗称魔幻时刻。
在这个魔幻时刻创作,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因为天空大部的角度都是红色的,所以根据当时颜色的分布和景物搭配情况来决定镜头的指向是拍出成功作品的不二法则。
我经无数次这样的精彩朝霞,但是每一次见到天空绚烂、景物染红的时候,还是会兴奋不已,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独特的魅力吧,让我百次地见证它的美,却又千百次地不会感到厌倦。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SFD超精细拍摄)摄影:卢清国
这次拍摄冰排使用了适马DPQ系列的相机,适马DPQ系列相机除了搭载适马独家的三层传感器之外,还拥有一个终极画质模式——SFD超精细拍摄模式,该功能是通过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进行合成,可以获得距有超高动态范围和低噪点的超精细节图片。
开启这个模式,相机会自动拍摄7张包围曝光的X3F(这是适马的RAW格式),合并存储为一个X3I文件,体积超级巨大(约-MB/张),需要在电脑端用适马自家的后期软件进行处理打开。
当然了,如此费劲拍摄出来的最终照片,在细节和宽容度方面,的确对得起“终极”二字,毫不夸张的说,媲美中画幅。
或许很多风光摄影大神听说过TonyKuyper的亮度蒙版,就明度修改都做了高调6个、中间调6个、暗部6个,共18个图层,用以明暗细节丰富过渡自然。而适马DPQ的SDF模式也比较类似,却节约了太多的时间。
拍摄晨曦中温暖的冰排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冰排中的自然美得如同童话世界,但却缺少色彩的装点。如果能在冰排中找到带有色彩的元素作为拍摄对,那么照片的视觉效果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在日出日落的短暂时间内,光线透过云层撒下来后,冰排在低色温的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暖色调,而处于阴影中的冰雪会呈现幽幽的蓝色。利用色温不同产生的画面冷暖色调的对比,可以让色彩单调的画面增加一些舒服的暖调。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利用色温的变化为冰排增添美丽的色调,是拍摄冰雪的常用手法之一。要想拍到这种美景,必须起个大早。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在清晨天色刚开始亮之后大约60~90分钟间,光线的色温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这种光线中皑皑冰雪开始呈现富有戏剧性的色彩。冰排由最初的青色转变为紫红色,再从紫红色转变为橙色、黄色、金色,直至太阳升起后,恢复到白色。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光线色温的转变以及光对冰排的染色效果的转变速度很快,必须提早准备。在天未亮时光线较弱,曝光时间长,无法手持拍摄,要架设三脚架。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为了保证不错过最精彩的色彩,最好每过几分钟就拍摄一张,以保证拍摄的成功率。虽然RAW格式的照片可以在后期调整色温,但光线亮度和质感的变化则是无法通过后期调整完美地模拟的,因此多拍、多选,然后择优,还是十分必要的。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在这次呼玛采风活动中我拍摄了四个早完的黄金时间段,冰排时有时无,早晚的霞光每天也不一样,呼玛当地当时日出时间是4:13。因此一天比一天起的早,几乎每天不放过。
捕捉奔跑在江面上的冰摄影:卢清国
美的力量是可以致人死命的,美又是那样脆弱,那样稍纵即逝,可是它却能令人迷乱癫狂,谁知道人的这种不可理喻的天性是从何而来的?请您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贴士我采集了关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的旅行摄影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大约5.1前后一周时间段来玩最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