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科技日报

白癜风用药能控制吗 http://m.39.net/disease/a_9308620.html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北纬50°15′,东经°27′,海拔.5米!9月9日,“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该标识碑矗立于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的育成地点,即黑河市爱辉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该标识呈现梯形造型,基座中央的浮雕技法,突出荚果累累的黑河43号大豆植株;基座前方用中、英、俄三种文字镌刻出标识物名称,背部镌刻着大豆生育期组的概念和本标识的含义。顶部采用两个衔接的圆环。该标识在黑河美丽的蓝天与黑土映衬下格外耀眼夺目。

该标识碑的确立将使全球不同地区大豆远距离安全引种进入精准时代。中国作为大豆发源地和主产国,为世界大豆生育期组精准鉴定制定了统一标准。

该标识碑位置将成为全球大豆生育期组分组的“格林尼治”地标,将永久载入世界大豆育种史册。

世界大豆精准选种新坐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韩天富研究员介绍,生育期组是衡量大豆光温敏感性强弱及成熟期早晚的重要指标,可将早熟、中熟、晚熟等经验性描述改进为数字化分级。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经多年研究,确定了我国大豆生育期零组品种的适宜种植北界,筛选出生育期组数值为“0.0”的标准品种黑河43,建立了生育期组鉴定技术体系。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种植区域广大,生态条件复杂,品种类型多样,此次零点标识碑的设立不仅是中国大豆生育期组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更为全球大豆生育期组判别建立了统一“度量衡”和精准坐标系,为大豆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在黑河落成,不仅使我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判定有了基准,而且使世界大豆品种生育期评价有了新的里程碑。将推动国内外大豆资源交流和品种合理布局。对我国食用大豆安全、种业安全、种业与世界接轨具有深远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发来贺信并给予高度评价。

大豆生育期分布特殊地图助力中国大豆产业振兴

中国大豆生产区域划分常以气候、栽培制度等为依据,但因不同区域光温条件差异大,而大豆对光温变化较敏感,导致不同产区间大豆品种生育期无法比较,不利于种质资源交流和品种的合理布局。

大豆生育期组概念最早起源于北美。盖钧镒院士及其团队,依据此法,将中国各地代表品种归属到12个成熟期组,奠定了中国生育期分组的研究基础。韩天富研究员及其团队,对国际大豆生育期划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将我国大豆超早熟大豆生育期组扩展至MG组,并将0组以下组别用负数表示,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将生育期组划分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形成国内统一且与国际接轨的大豆生育期分组方案,为国内不同大豆产区提供统一的生育期分类标准。

“依托此次确立的零点新坐标,建立了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地理分布区划方案,相当于绘制了中国大豆生育期分布的活地图。根据地图精准布局大豆种植,将提振国家大豆振兴计划,持续提升国产大豆的核心竞争力。”韩天富信心满满地展望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的完善的生育期组划分系统,以及此次划定的生育期组0组标识,标志着中国大豆生育期组体系成熟落地,消除了各产区大豆生育期比较障碍,建立了国内统一的生育期分类体系。也将促进国际大豆种质资源交流,形成大豆种质资源的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共同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快速发展。

黑河新增一个网红打卡科研新地标

作为我国最北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率先以“积温”为指标指导大豆品种布局,但实践中发现,积温的年际波动大,且与其他地区不接轨。那么“零”点标识为何落成在黑河?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国给出答案:“黑河作为‘全国大豆之乡’,依托大豆总维生素、黄豆苷等16项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黄金品质,打造黑河大豆品牌。年,黑河全域大豆播种万亩,总产达万吨,均占黑龙江省近1/3、全国近1/7以上,黑河已成为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的地级市、全国最大的食用功能性大豆生产基地。”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始终把黑河作为科研主战场,设立了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建立研发实验基地,努力破解大豆种业“卡脖子”问题。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作为黑河市农业科技排头兵,扎根本土、联合攻关,已取得科研成果项,育成大豆新品种50多个,黑河43号大豆品种,平均亩产斤,年推广面积万亩以上,已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闫文义认为,此次零点标志物的落成,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对大豆生育期组研究走向自立自强,确立自有国际化标准的良好开端。对我国大豆研究的国际强国地位,促进大豆国内外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它必将与中国自然和经济地理的瑷珲——腾冲胡焕庸分界线起点一样,成为中国黑河新地标。同时,也将成为中国作物生育期瑷珲——三亚生育期组标准确立的新起点。“零”点标识或许将是一个新的科研网红打卡地。

此次落成仪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中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拍摄)

编辑:张琦琪

审核:王小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