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松花江河古代有很多人对它有特别的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

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北纬43°26′~53°33′,东经°11′~°05′,南北长约公里,东西宽约公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辖1个副省级市(哈尔滨)、1个较大的市(齐齐哈尔)、10个地级市、1个地区,以及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米。

黑龙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为主。

(黑龙江省地图)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就有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南部。

唐代设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辽时归东京道管辖。金时属上京道管辖。

元设开元路、水达达路。明设奴儿干都司。清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

黑龙江古时为肃慎地,汉朝时称为挹娄、夫余地。唐属忽汗州和瀚海都护府(唐朝诸侯国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元朝军队在此驻扎,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

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今海林市境内)地方,翌年升为昂邦章京。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两大军事驻防区域。

清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清朝后期后改为黑龙江省。

年12月,清廷决定,划出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所辖之西北地区,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将军辖区。

年建齐齐哈尔城,年黑龙江衙门由墨尔根迁到齐齐哈尔,从此,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首府,是黑龙江近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形成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共同守卫东北。这是黑龙江成一个军事、行政区域并以“黑龙江”命名的开端。

(黑龙江建设)

年10月,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设立了市辖区行政建置。松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也开始设立相当于县一级的市辖区,两省共有14个市辖区。

年8月,哈尔滨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为黑龙江省省会。同时,将原黑龙江省所辖白城地区的7县划归吉林省管辖。此后,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再没有大的变化。合省后的黑龙江省辖98个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单位,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市、佳木斯、鹤岗5市,黑河、嫩江、合江3专区,66县、旗,2个兼有行政职能的县级矿区(鸡西、双鸭山),22个市辖区。

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函号)批复同意撤销东宁县,设立县级东宁市,以原东宁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宁市的行政区域,东宁市人民政府驻东宁镇通政路1号。东宁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牡丹江市代管。

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黑龙江省西起°11′,东至°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河地图)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10℃积温在℃~℃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左右;山区每升高米,积温减少℃~℃。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

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50×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松花江河夏景)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朝时期,称混同江,今扶余段称鸭子河。金朝时期,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朝时期,上下游统称宋瓦江。明朝宣德年间始名松花江(谐音宋瓦江)。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即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水文上以正源为南源,北源嫩江一般作为支流。从正源(南源)算起,松花江长度为公里。从北源算起,松花江长度为公里。

松花江南源即海拔米的东北屋脊长白山天池,这是松花江的正源。自天池流下的西流松花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14.33%。它供给松花江39%的水量。在它的上游又有两源:南源头道江、北源二道江,均发源于长白山。北源二道江的上游有五道自西向东排列的白河,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正源。两源在吉林省靖宇县两江口相汇以后始称松花江。松花江上中游河谷狭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根据东流松花江的地形及河道特性,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游江段,由三岔河至哈尔滨市为上段,上段全长公里,区间集水面积3万平方公里,河道流经松嫩平原的草原、湿地,其中三岔河至下岱吉坡降较缓,为0.‰;下岱吉至谢家屯江道坡降0.06‰;谢家屯附近至哈尔滨坡降0.%。本段内支流较少,下岱吉附近右岸有大支流拉林河汇人。

(松花江河冬景)

中游江段,哈尔滨市至佳木斯市是东流松花江中段,河道长公里。由哈尔滨市至通河,江道比降较平缓,为0.‰~0.‰,左岸有最大的支流呼兰河汇人。下行20公里,江道进入长达公里的低山丘陵地带,两岸是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的山前过渡带,河谷较狭,两岸为高平原和丘陵区,左岸有支流少陵河、木兰达河,右岸有蚂蚁河注入。自通河县下行约70公里,进入东流松花江有名的三姓浅滩区,浅滩区长约27公里,江道水面宽1.5~2.0公里,坡降0.06‰~0.15‰,中、低水时期水深只有1米多,枯水时水深降至1米以下,流速只有1米/秒。航运水路宽~米,江道中多岛屿和沙洲,并有暗礁,且有多处岩石突露水面,为松花江上有名的碍航江段。过三姓浅滩,右岸有大支流牡丹江和倭肯河汇人,左岸有汤旺河汇入,本河段水面逐渐展阔,水深也逐渐加大。佳木斯市市区附近,松花江较顺直,主槽宽~1米,水深8~11米,河道坡降0.1‰。

下游江段,由佳木斯至同江是东流松花江下段,全长公里,穿行于三江平原地区,两岸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杂草丛生,河道和滩地比较开阔,水道歧流纵横,滩地宽5~10公里,江道中浅滩很多。松花江在同江市东北注入黑龙江,整个下游河段,地势低平,历来是防洪重点地区之一。下游江段有梧桐河和都鲁河两大支流汇人。

(历史悠久9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8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